践行全民大美育,长三角市民手作大赛解锁更多新玩法
在迎来上海市民文化节十周年之际,“指生万物——第五届长三角市民手作大赛”也于日前启动。作为本届大赛的特别活动,4月22日,一场“变废为宝”主题的手作体验课在上海市宝山区馨家园学校展开,不仅上演了“2023宝山美育生长计划”的生动实践,同时也体现了手作大赛“滋养市民百姓的精神生活”的办赛宗旨。
馆校联动,让学校美育与全民美育之间没有“围墙”本次大赛征集范围延伸至整个长三角地区,将首次面向江、浙、沪、皖四地的市民及手作爱好者进行征集。作品征集将从“造物江南”“造物生活”“造物未来”等不同方面入手,着重突出“江南韵味”“生活美学”“创新创意”等内容,体现长三角文脉相传,血脉相融的艺术情感的同时,让手作转化为当代都市人生活的一部分,并融入发展与创新的力量,探索手作的未来可能性。
(资料图片)
同时,活动为广大手工爱好者搭建交流协作平台,充分整合资源与渠道,推动手作走向大众、融入生活,进入市场,滋养市民百姓的精神生活,进一步提升市民文化艺术素养,希望通过多样的活动,增强大赛的广度和深度,让更多的市民发现手作之美,同时展现长三角手作的美学面貌和区域特色,加强长三角地区手作者之间的互动。
因此,除了大赛的征集、评选及成果展之外,大赛期间还将上演多样的手作活动,解锁更多手作新玩法,手作体验课进校园就是其中之一。
体验课当天的4月22日正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。在宝山区馨家园学校,同学们发挥创意,利用废旧玻璃瓶、旧报纸、旧纸箱等,融合超轻黏土、丙烯颜料、干花等多种材料进行艺术创作,传达“珍爱地球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环保理念。活动让同学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现在的环境问题,从“变废为宝”的角度,培养环保意识,传递环保理念,呼吁大家用创意为保护地球贡献力量,促进可持续发展,创造可持续的未来,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。
据主办方介绍,此次将手作体验课送进校园是长三角市民手作大赛的一次全新尝试,艺术资源转化成了美育资源,通过美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,引导全社会重视美育价值。学校老师表示,在亲自动手体验的过程中,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了艺术的魅力,实现自己的创意,激发学生的创造力。
区域联动,手作“宝盒”空降长三角本届大赛在整合资源和渠道上下足了功夫。本次为宝山娃们带来难忘体验的正是来自浙江嘉兴的青年手作人、艺术家宗妮娜。艺术诞生于文化的碰撞,如何加强长三角地区的区域联动,让区域内的手作人和市民更好地建立连接,产生火花是本次大赛的工作重点之一。
作为一个面向长三角区域的手作比赛,本届大赛在充分展现长三角文脉相传,血脉相融的艺术情感的同时,还通过有趣的“万物宝盒”活动,让手作“空降”长三角市民身边,真正转化为当代都市人生活的一部分。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手作,感受手作的乐趣,大赛主办方特别在长三角城市的不同区域放置了“万物宝盒”,盒子中是精心挑选的手作材料包,市民可以就近领取,一享手作之乐。市民的作品也将在大赛成果展中展出,大赛欢迎各位市民艺术家们积极投稿。
目前,第一期“万物宝盒”已经送至浙江省嘉兴市光的空间·嘉兴服务区书店、杨浦区大隐书局(创智天地店)、宝山区图书馆、宝山区淞南文化活动中心、宝山区高境文化活动中心五个点位,广大市民参与热情十分高涨,宝盒放置不到两天就“手慢无”。
成功领取的市民邹女士表示,“这样的活动特别好,因为领取到了一份衍纸材料包,我才第一次接触衍纸这种艺术形式,材料包里还有详细的教程,我和女儿一起学习并完成了一个衍纸的樱花作品,特别有成就感!”主办方表示,因为感受到大家对“万物宝盒”的热情,第二期、第三期“万物宝盒”的空降范围也将扩大,网红打卡点武康大楼中心的30度空间、江苏省常州市光的空间书店均在范围内,希望更多市民能够体验这份“小而美”的快乐。
此外,手作达人线上分享、公益手作义卖、手作成果推介等内容也将陆续推出,让整体活动更加丰富有趣。通过多样的活动,增强活动的广度和深度,让更多的市民参与进来。据悉,大赛报名将于5月8日截止,凡是生活、工作、学习在长三角地区的广大手作爱好者及团体,均可通过上海市民文化节、宝山文化馆等公众号参与报名。
(本文来自澎湃新闻,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“澎湃新闻”APP)
关键词: